Timable 事件

「写实艺术‧食」画展

时间 2022年11月3日-2023年1月29日 (除一外) 上午11时 (8小时)

地点 Artspace K 》浅水湾道109号The Repulse Bay

(免费事件)

今年秋天,Artspace K 将于 2022 年 11 月 3 日至 2023 年 1 月 29 日举办「写实艺术•食」画展,邀请梁晋嘉、欧阳国健、黄坤伯、李承沩、胡浚谚、邓梓俊六位知名艺术家展出 37 件以日常食物、器皿等事物为主题的写实风格画作。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外,也是许多艺术创作常见题材之一。与饮食相关的艺术历史已久远,早至古罗马艺术出现的小麦和葡萄,除了因为小麦和葡萄是当时主要的饮食来源之外,也与宗教、神话和派对宴会的内容有关。文艺复兴时期的名画《最后的晚餐》,艺术家达文西细致拟真的画法描绘餐桌饮食正是静物画的常见题材。普普艺术则结合流行元素,安迪·沃荷的《金宝汤罐头》系列,再次证明了食物已经融入在各式各样的艺术和表达形式。

此次在 Artspace K 展出艺术家作品题材围绕着日常的食物、器皿等事物,他们以扎实精湛传神的写实绘画技巧、细腻的观察力来表达超平凡食物所代表的温暖与思念。我们期盼透过四十多幅画作,大家从写实艺术之美想像食物的滋味。展出艺术家作品运用不同的绘画媒材,包括油画、麦克笔和木颜色,在画布与纸张上创作,观众能观察三种不一样的媒材呈现的笔触和质感外,也是对地方、生活的情感和心灵深处内涵的表达。我们更期盼能从作品中感受食物的美味,沉淀情绪去发觉不变的日常美好的一面。

六位艺术家来自不同的世代和居住地,不一样的生活经验,可能恰巧是你喜欢的食物,或者正好唤起你某段味蕾的记忆,而食物和器皿摆盆的方式,可看出艺术家构图的巧思,也能呈现他们的个性、生活样态,从艺术家的视角看到各种看似简单普通的饮食题材,都可以化身为作品主角,美丽形态与记忆在画里被保存。


艺术家梁晋嘉的作品运用古典油画写实技法表现生活饮食与水果。画作中的食物无论放置在容器或塑胶袋里裏,是生活的随兴,也是艺术家精心构图,画面凸显出艺术家在构图及光影细节上的巧思。他的作品在平凡的生活中探索事物隐藏的本质,静静的观察周遭,高超的写实技巧让作品远观几可乱真,画面中试图挖掘寻找出日常食物中最可爱美丽的一面。


艺术家欧阳国健作品常于写实静物后搭配想像画面或景色。展出作品中的水果以风景背景作为衬托,使作品在写实中又带有一丝梦幻和诗意,表达写实以外多了一分想像与意涵。其中,作品 《少女的情怀》青绿色的火龙果出现在春意盎然的少女峰山峦前,表现出青春的朝气。而棱形的作品《四季平安》模仿农历新年挥春的形状,用食物本身代替文字,寄语祝福的寓意。画面透过食物及剪纸,使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节日和象征西方的油画艺术结合,展现一个当代的生活常态。



艺术家黄坤伯创作运用西方古典油画技法,作品多是对于一个物件作重点绘画,写实地呈现物件静置的状态,仿佛就是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自然放在某处。而明亮的颜色及光影对比强烈,让食物添加几分超现实美感,展现出独特的视觉魔法。笔下细腻处理质感和肌理,同时捕捉当下的一种宁静的氛围,把食物的唯美表现到极致。他也带来了为香港人所热爱的台湾小食—甜甜圈和珍珠奶茶。


艺术家李承沩擅长以麦克笔作画,画出一系列地道的小菜,特写手法画出食品,如东坡肉、煲仔饭等,描绘出食物烹调好的香味与温度,在作品上甚至可以观看到食物的调味料,观看作品时令人垂涎三尺。每样食物的背后有着华人传统饮食文化与价值,也常带有祝福寓意,如过年吃鱼,橘子、柿子有年年有余、大吉大利、事事平安寓意。中秋节流行吃蛋黄酥,象征人月两团圆。


艺术家胡浚谚展出《生活的记忆系列》油画作品,相较于食物,他更多聚焦在装载食物的器皿及厨具上,透过器皿与厨具被使用过的痕迹,让观众联想到煮食的日常、过程及生活习惯,充满温度的画面及故事情节。这些存在于每个厨房的工具更容易被忽略,但却似乎更能表达出生活与时代的意义。艺术家利用作品带出对生活的感受,他的作品都带着一份静谧及怀旧感,透过他的观察,一丝丝的温暖在平凡简单生活的隙缝中流出,观众欣赏时可放慢步伐感受作品所带出的美好。


艺术家邓梓俊利用木颜色媒材画出一系列大家熟悉的港式本土经典美食,如《干炒牛河》、《西多士》等等。艺术家笔触细腻,一笔一画让作品栩栩如生,构图参照「相机先食」的打卡日常, 纪录茶餐厅常见的食物,引起观众的共鸣,让观众有机会重新欣赏港式快餐的美味和珍贵。

以写实绘画技巧带出与食物的美味,是此次展览的主题。展览期间 Artspace K 举办相关讲座,让大众认识写实主义艺术,同时了解艺术家作品背后的构思。


特展讲座
画出来的香滑弹牙!(粤语)|艺术家:邓梓俊
日期:17/12/2022 (六)
时间:3:00 - 4:30 p.m.

为甚么艺术要写实 (粤语)|艺术家:欧阳国健
日期:14/1/2023 (六)
时间:3:00 - 4:30 p.m.

报名:http://www.artspacek.org


有关艺术家
梁晋嘉
1964 年出生于台北万华,1988 年毕业于国立艺术学院 (现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并于 1994 年于西班牙 萨拉曼卡大学取得美术硕士学位,作品广为美术馆、藏家 收藏,如奇美博物馆。

擅长创作写实画的梁晋嘉,以卓越的写实技巧闻名,使用古典绘画技法,主题围绕大众的日常生活和记忆,反映出他质朴真切的个性。梁晋嘉师从黄铭昌,约于 1990 年前后开始描画台湾 60 年代的儿时玩具,如木箱、板及盒,几可乱真。他从不试图改变自然,只是静静的观察周遭, 试图挖掘出自然中最可爱美丽的一面。虚与实、光与影之间,作品呈现出的纹理和架构,正是源自于对生活的感受。

欧阳国健
1970 年生于广东省。自幼随父学习绘画,中学时期跟随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的熊东海老师,系统地学习素描、色彩技巧。于 1989 年入读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在四年的学院生涯,得到了教授老师们的谆谆善诱。1993 年毕业后一直工作生活于广州市。2008 年定居香港, 成为了一名职业美术工作者,其作品多次参选各大艺术展览,包括个展《真.香港油画写生》、《香港油画大展》。

黄坤伯
1974 年生于台湾桃园,1998 年毕业于台湾艺术学院美术系 (现台湾艺术大学),2006 年毕业于台湾艺术大学造形艺术研究所艺术创作硕士班,现任台湾艺术大学美术系、书画系兼任讲师。

黄坤伯的创作多为油画及版画,以写实静物及人物肖象为主要题材,运用古典写实的方式创作,精细写实表现实体物象,又蕴藏空灵的美感与意象的延伸,从写实物件的呈现,回归最根本的人性追寻,和自我情感与遭遇的探求。他觉得艺术可以很单纯,就是单纯视觉上的享受和感动。作品画面追求的就是透 过光影、明暗和构图,让观者感受到那一份当初他所感受与观察到的部分。

作品于台湾各大美术馆展出,并获国立台湾美术馆、奇美博物馆等收藏。

李承沩
1977 年生于台湾新竹,2000 年毕业于台湾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修油画及复合媒彩,毕业后开始从事麦克笔创作教学,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后辈,现任多所学校设计科系专业教师,同时是日本 COPIC 麦克笔台湾首席代言讲师。

李承沩擅长平面绘画创作,特别喜欢以麦克笔为绘画材料,致力于推广麦克笔创作,20 多年的麦克笔、色铅笔、素描教学经验,不仅能精准拿捏物件的造型与色彩透亮度,对于光影的运用更是收放自如,让人不禁赞叹。

胡浚谚
1985 年出生于中国广州,2006 年毕业于澳洲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修读纯艺术学士学位。早年作品以纸本素 描为主要创作媒体,回港后从事油画创作。作品以传统西方艺术为底蕴,表达自身对生活的感受,自然万物宁静的美。

作品曾于香港一新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台北艺术博览会 2014 等多个艺术博览会展出,并获母校澳洲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素描系、苏州美术馆及私人收藏。现为香港油画研究会会员,于香港从事艺术创作及艺术教育工作。

邓梓俊
1999 年出生于香港,2021 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是一位土生土长、自学成才的艺术家。自幼喜爱艺术的邓梓俊从来没有正式学过艺术,他以对绘画的热爱,以木颜色、干粉彩、油彩作为主要绘画媒介,创作本地写实主义的作品,主题包括人像、食物、动物等。他的作品真实感强烈,加上注入本地元素,令香港人产生共鸣,深得人心。 2019 年他曾代表香港获邀到瑞士卡达参观绝少对外公开的总部,绘画技巧备受肯定和赞赏。

毕业后便成为全职艺术家,创立了个人画室教授绘画技巧。 他曾参与及举办不同艺术项目,包括艺术联展、品牌合作、学校艺术工作坊以及个人绘画课程等等,希望可以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以艺术推广香港的文化和精神,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关事件

「颤动 Fibrillation」冯孟忠 (Jeremy) 个展

3月4日-4月1日 (逢二至六) 中午 (6小时30分钟)

@ SC Gallery

这个三月,SCG 将会呈献本地艺术家冯孟忠 Jeremy Fung 的个展「颤动」Fibrillation。 冯孟忠自中学开始就有书写笔记和以速写方式纪录有感觉的事物的习惯,受速写和书写启发,冯其后的作品很多...

「滋恩 润物」陈潣蓁个人展 第一部曲

3月5日-31日 (除一外) 下午1时 (7小时)

@ Yrellag Gallery

Yrellag Gallery 与 陈潣蓁工作室荣幸在谷雨时份呈献 陈潣蓁个人展 第一部曲 – 滋恩 润物。 好雨知时节。春天来去转眼间,经历年轻和成长故事各有不同。陈氏用眸里境况在画中反映人生不同...

「无为」云千蓝个人作品展

4月1日-27日 (除一外) 中午 (7小时)

@ PMQ 元创方 S407室

<<浮世>> 系列「春、夏、秋、冬」共4幅作品,代表了恋爱中的「甜、酸、苦、辣」。不说爱护地球,不谈世界和平,不论社会形态,暂且放下严肃,发挥自恋的本性。 这一系列会用原子笔混...

更多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