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社会运动和新冠疫情对莘莘学子的打击确实沉重,同学们的学习过程和人生经历可谓艰难曲折,不安、失落、疏离、恐惧、无力、迷失、愧疚、不舍、伤痛等等情绪一下子无法排解。无语的状态充斥着不少我城中的孤独灵魂,沉默甚至几乎淹没了整个不再熟悉的地方,仿佛留下来的人能勉力活着已是不幸中之万幸。
不过,今次有份参与的青年艺术家们,却竟给我一点坚靭固执的温暖感觉。在大时代的洪流下,众人在几乎窒息的空间里如水细作,在白茫茫的雪地原野上持续铲雪。他们或走进内心,或走近亲友,或走向社群,或走入影像,题材和方法不一而足。经历过试炼的年轻人们并非如我们想像般脆弱无力,听见了主旋律的杂音但坚持相信自己内在的心声,在这新时代下一点都不容易。
Noted with thanks 是光影作坊举办的第四届「青年艺术家联展」,策划这个展览的初心,是期望更多的观众能欣赏到各大专院校毕业同学的优秀影像作品。同时,展覧也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年轻艺术家有更多交流和展出的机会。今年我们邀请了九位青年艺术家分享他们的创作成果,题材和媒介皆有不少可供对话的地方:
梁芷珊在坊间搜寻大量已弃用的磁碟(Floppy Disk),收集并重新处理碟内被遗忘的资讯和影像,成为作品《强行延续》,探讨近代数码资讯媒介的转型和脆弱。无独有偶,冯可贝的《Nothing Less》同样搜罗在市场上流转的二手记忆卡,从中发现了许多陌生人拍下的影像,却将它们转化并投射成对婆婆的思念和模糊记忆。
陈心儿的《慈云山是有海》则透过资料搜集和访谈追溯历史,把「慈云山是有海」的愿景铺陈出来,为自己的家建构一个坚定的信念。
李森的《无尽》透过电脑把二维照片转化成三维动态错觉,让观众走入空无一人的公共街头,反覆的徘徊令人沉思生活的意义。
吴康熙的《房间》却以6:1比例的三维实体模型重塑及再现自己的私人房间,暗暗反映疫情时期艺术家孤独和内省的状态。
郭玲利的《香港政治家》把自己装扮成香港政治人物的年少肖像,尝试代入他们年青时期的思维和状态,甚或可能是对他们的一种提醒。
李正年的无题录像作品反覆提出「什么是自由?到哪里寻找?」的时代诘问,透过介入社区行为和幽默手法尝试探索可能的出路。
杨丽桦则从自身出发,创作了装置作品《模糊的界》,勇敢地直视个人当前的行动限制,抽离但贴身地图像化失去自由的滋味。
杨乐愉的《Scar》和《Time》两组作品,既侧写与同伴来回法院六十天的心情,也反映了一整代青年人面对的情绪和失语困境。
在新时代的开展下,宏大的变革口号和美丽愿景铺天盖地,荒谬的人事和颠倒是非的剧情不断上演。艺术家的其中一种本能正是独立思考,在生活和创作中不断的质疑、反思、寻求可能。愿各位青年艺术家面对艰难处境和花言巧语能保持心境澄明,只平常心地说一句:Noted with thanks,然后继续走自己的创作自由路。
(在此特别鸣谢黎健强先生、李展翘先生、岑允逸先生和叶晓燕小姐支持及协助。)
策展人语-杨德铭
* 光影作坊属私人地方,展览只限会员预约参观:https://www.eventbrite.hk/e/475045492857
** 展览及相关活动,将会视乎新冠肺炎的状况及防疫措施或有所变更,请留意本机构的网上公布。
开幕: 2022年12月3日,星期六,5:30pm
地点: 光影作坊|九龙石硖尾白田街30号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L2-02
艺术家分享会一:
日期:2022年12月3日,星期六,4:00pm
地点:光影作坊|九龙石硖尾白田街30号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L2-02
嘉宾:梁芷珊、吴康熙、陈心儿、冯可贝、李森
主持:杨德铭
艺术家分享会二:
日期:2022年12月10日,星期六,2:30pm
地点:光影作坊|九龙石硖尾白田街30号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L2-02
嘉宾:李正年、郭玲利、杨丽桦、杨乐愉
主持:杨德铭
网上预约
开幕及分享会:
https://www.eventbrite.hk/e/47503378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