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个人品德成了学业分数的度量衡,又有多少美德是发自内心?
教育改革:学生功名,不再赖以分数成绩,端看品德操行。未达标者,非但不获升班,更有可能永续留级,轮回不断。
改革之后,校园内因而风云变色。一向成绩优异的高材生,从此敬陪末座;资质平庸的,竟一跃成为新学制的宠儿,独占鰲头。心有不甘的高材生,毅然向品德教育科主任据理力争。随着教员室窗外的参天巨树日益茁壮,教师、学霸与庸才皆茫然不知,他们正卷入一场教育制度的阴暗漩涡。
「取材很好,当下发人深省的议题。台词简洁,胜在没过度『说教』,布局不俗,故事节奏明快,有《Oleanna》(David Mamet)的影子」 ──评审 陈志桦
「剧本的隐喻叫人深思,对强权的无力感,写得十分好」 ──评审 林爱华
「内在议题非常有趣,亦很有意义」 ──评审 司徒慧焯
- 粤语演出 In Cantonese
- 不设划位
- 本节目含吸烟场面
- 适合六岁或以上人士观看
演后座谈会嘉宾
6月1日 星期四 8pm | 张飞帆(编剧)
6月2日 星期五 8pm | 邓伟杰(同流艺术总监)
6月3日 星期六 3pm | 庄梅岩(编剧)
6月3日 星期六 8pm | 陈志桦(编剧)
艺术总监、文本指导:罗静雯
编剧:林泽铭
导演:郑嘉俊
演员:陈仕文、马嘉潁、梁景尧、阮炜楹
布景及服装设计:LCM
灯光设计:叶俊霖
音响设计:温新康
音乐设计:陈玉彬
影像设计:陈家濠
化妆设计:郑莲花
平面设计:李俊良
宣传摄影:Wisely Chan@DUO Production
舞台监督:黄剑冰
执行舞台监督:陈诺恒
助理舞台监督:林翠珊、陈嘉浚
监制:黄思婷
助理监制:郑淇丰、李应龙^
^由香港艺术发展局第九届「艺术行政人员实习计划」资助
影话戏「青年编剧剧本写作计划」于2007年首办,旨在发掘和培训青年编剧,并提供一个发表新作的平台。透过不同阶段的活动,包括讲座、工作坊、文本指导、试演、文本重整等,参加者将会得到磨练和实践的机会,以启发其创意及提升创作水平。历届获上演的优胜剧本包括《爱情山手线》(2010) 、《房间裏的女人》(2012) 、《萤火》(2013)、《再见十二浦》(2015)、《赤城颂》(2018) 、《扣题》(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