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藝藝術節提倡舞台科藝靈活創作,立體故事書創作⼈/燈光設計師劉銘鏗與媒體藝術家/劇場導演楊振業,將會在講座中探討與分享他們在虛礙與實體的演出實驗平台的創作時空。
主講:劉銘鏗、楊振業
$100
門票現已於art-mate公開發售
https://www.art-mate.net/doc/62423
講者簡介:
劉銘鏗
人稱「神父」,紙藝及燈光藝術家。
立體書故事劇場作品包括《一眼思淚》(香港、新加坡)、《戰火中的奔奔賓尼》(香港、澳門)、《日常生活》(台北、澳門、香港)、《不太完整的棲息在大地》、《大鼻哥和小豆丁》及《大樹舞舞舞》等。
先後憑進劇場《樓城》、新域劇團《龍頭》、演戲家族《四川好人》及香港藝術節《法吻》,獲提名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燈光設計;此外,於前進進戲劇工作坊之得獎劇目《驚爆》及《漂流》(兩劇分別於第五及第六屆香港小劇場獎獲最佳舞台效果獎)任燈光設計。
視覺藝術方面,2018 年為《油街花火:耍樂是青年》任展覽空間設計,2919 至 2021 年為賽馬會「傳.創」非遺教育計劃周年展覽任空間及燈光設計。2020 年,於格詠藍調主辦之展覽《易.剔.流》中,展出個人剪紙作品。同年,為 YMCA The Dooor Arts Space 主辦展覽《此地是朵泥》擔任視覺藝術家。
楊振業
楊振業畢業於香港大學計算機工程系,現為多媒體設計師及劇場導演,導演作品多以實驗性的劇場創作探討現今科技的命題。
劇場導演作品包括:《給下一輪 (虛擬) 盛世的備忘錄》(2021) ,揉合虛擬現實和沉浸式體驗劇場;《禁式極樂園》(2017),探討虛擬現實的道德底線;《摩登時代》(2016),以經典默片演員差利卓別靈為靈感,重新演譯現代網絡虛擬版本的《摩登時代》;《小津風景》(2015),以現場拍攝重現小津安二郎的靜謐優雅的電影美學;《安東尼奧尼猜想》(2012),以意大利電影導演安東尼奧尼作品《春光乍洩》為靈感,以劇場手法質問現今社會影像的真實性。
作為多媒體設計師,楊氏設計作品包括劇場、舞蹈、音樂演出,合作單位包括進劇場、前進進戲劇工作坊、多空間、城市當代舞蹈團、楊嘉輝、梁基爵等,其多媒體設計曾於卑爾根、巴黎、南特、聖保羅、克拉科夫、新加坡、台北、高雄、北京、廣州、澳門等城市演出。
楊氏的作品多探索新科技於劇場創作的應用,運用開放源碼、流動電話、立體投影、動作捕捉、現場剪接等技術,檢視媒體化的真實世界與劇場或舞蹈本質的關係。例如他與藏族編舞家桑吉加的合作中,他自行研發一個演出時可作即時剪接和特別效果的軟件, 將現場的舞蹈提升至一個電影的觀賞經驗。在他與梁基爵的合作,他研發出一個網絡系統,使音樂家能與觀眾的手機即時互動,使整個觀眾席成為一個聲音裝置。
2014 獲得亞洲文化協會的獎助,往美國紐約考察當地新媒體與劇場藝術。2018-2020 年任職香港演藝學院科藝製作系高級講師(媒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