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able 事件

「金色的土地」諾次個人展覽

時間 2022年11月26日-2023年1月21日 (逢二至六) 上午11時 (7小時)

地點 Rossi & Rossi 黃竹坑 》香港黃竹坑道54號 M Place 11/F

(免費事件)

(《金色的土地》)

諾次的工作室位於拉薩河畔,遠眺壯麗的喜馬拉雅山脈。傳說中,那是朗達瑪,即西藏吐蕃王朝(618 至 842 年)末代讚普的魂山。諾次(1963 年生)自 2019 年起在工作室度過了大半的疫情,期間亦創作了將在《金色的土地》展示的一系列作品。《金色的土地》為他第二次在香港Rossi & Rossi舉辦的個人展覽。

是次將呈現諾次的十數件新作。展覽的同名作品《金色的土地》(2021)以經幡為主要物料,在帆布上塑造成蘑菇雲的形狀,有如投下核彈後的爆破。在旗幡的皺摺間,諾次置入了手槍、手錶、十字架、聽診器、口罩、篩子和塑料物品等等現成物。在西藏的傳統風俗中,人們會向經幡祈願,希望業力會將好運隨風散播。然而在現代的工業發展下,這些願望的載體變成了以合成材料、大規模生成的產物,幡上的經文也由手抄轉為印刷。藝術家在作品的經幡上寫上佛教的六字真言,意為傳遞佛陀的慈悲與智慧。這件作品概述了本世紀人類置身的逆境,即生態災難、能源危機、全球大流行等情況。


面對當下由疫症改寫的現實,諾次重新審視並收集周邊無處不在的經幡,將一袋袋老舊和廢棄的風馬旗融合到新作品中。例如在《藍色的月光》(2021)中,諾次把它們粘在黃麻布上,塑成翅膀的形狀。幡上的經文也因日曬風吹而只留隱約的痕跡。這系列作品源自藝術家一個重複夢見的境象:他夢見自己像鳥一般飛過都市的天空,時而湧起一股向著某個方向前進的欲望、時而被沒有原因的恐懼充滿,似是有甚麼在追趕著他一般。他又在夢中試過墜進某個黑暗的角落中,而那種淒涼的感覺就像被藍色的月光灑滿全身。

《一個被組裝的人》(2021)則借用了能劇面具去比喻人們與他人來往時,大多會掩蓋自己的意圖或性格。我們真實的自我與虛構的自我無法接洽,而這種分離的狀態與今日各大科技博覽會所展示的類人機械相似,令人聯想起科幻小說中沿著生產線被組裝而成的人。


(《無常》)


(《The Blue Planet》)

縱然《金色的土地》的標題帶著正面、甚至乎樂觀的意味,展覽中的作品其實正在反思人類的集體命運:人類活得極其貪婪,又一直無視環境發出的各種警號,才會發酵出現今世代的種種生存危機。


關於藝術家
諾次 (Norbu Tsering), 1963 年生於拉薩 。 他接受過不同學院的教育,包括拉薩的西藏大學、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廣州藝術學院和天津藝術學院。他在求學期間所累積的大量經驗使他創作出以傳統藝術文化為形式和意象的多媒介藝術作品,引人注目。他的作品涵蓋了被世人普遍關注的議題:全球暖化、環境惡化、過度污染、青少年酗酒、文化和傳統的消散、以及對在全球大眾傳媒中建立自身身份的渴望。

鑒於西藏近年的發展情況,藝術家更加迫切而尖銳地處理這些議題。諾次在中國、美國、歐洲與其他地 區均舉辦過個展及群展,包括宋莊美術館的《烈日西藏》(2010)、Samuel Dorsky 美術館的《Anonymous: Contemporary Tibetan Art》(2013)、以及悉尼新南威爾士藝術博物館的《Go East》(2015)。他的作品亦可見於不同公共及私人收藏。

諾次為當代藝術家群體根敦群培當代藝術畫廊最早的成員之一,他亦在 2015 年與嘎德共同發起念者試驗藝術空間。
相關事件

「顫動 Fibrillation」馮孟忠 (Jeremy) 個展

3月4日-4月1日 (逢二至六) 中午 (6小時30分鐘)

@ SC Gallery

這個三月,SCG 將會呈獻本地藝術家馮孟忠 Jeremy Fung 的個展「顫動」Fibrillation。 馮孟忠自中學開始就有書寫筆記和以速寫方式紀錄有感覺的事物的習慣,受速寫和書寫啟發,馮其後的作品很多...

「Stone Planet 流星」鄭潤慶個展

3月18日-4月22日 (逢二至六) 上午11時 (7小時)

@ 安全口畫廊

安全口畫廊很高興呈獻韓國藝術家鄭潤慶的個展「流星」。 鄭氏的作品作為她對周遭環境的回應,體現了她自身的親密情感與經驗,總是非常個人而讓人驚艷。她的繪畫結合了大膽的色彩、...

「菠蘿核:BOLOHOPE」展覽

2月18日-4月1日 (逢六) 上午10時 (8小時)

@ 漢雅軒 Hanart TZ Gallery (新址)

《菠蘿核 : BOLOHOPE》謹訂於 2023 年 2 月 18 日在葵涌漢雅軒開幕,帶來廣州藝團「菠蘿核」攜手「閱覽室」最近參展「第十五屆卡塞爾文獻展」的作品,並推進為香港特別準備的創作。 「菠蘿...

更多相關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