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飾|卡地亞紐約|約 1924 年|鉑金、白金、玫瑰金、鑽石、羽毛|卡地亞典藏 HO 34 C24|Marian Gérard, Collection Cartier)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博物館)將隆重呈獻特別展覽「百樣玲瓏──卡地亞與女性」。展覽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策劃主辦,並由卡地亞支持,為全球首個以女性在卡地亞發展史上的獨特地位與影響為主題的大型展覽。展覽將展出約 300 件卡地亞藝術珍品,包括從 19 世紀至今的珠寶、鐘錶、珍寶、配飾及文獻。
即日到 KLOOK 預訂門票:https://bit.ly/39BUGAT
即日到 KKDAY 預訂門票:https://bit.ly/3jlMFop
即日到 Trip.com預訂門票:http://bitly.ws/Jmsc
「百樣玲瓏」展透過講述歷史上多位重要女性與卡地亞之間的動人故事,追溯女性與珠寶之間的密切關係,展覽其中一大亮點為貞.杜桑(1887 – 1976 年)的故事。杜桑是現代珠寶界的革命性人物。在二十世紀初仍是由男性主導的社會中,杜桑於 1933 年獲卡地亞第三代掌舵人路易.卡地亞(1875 – 1942年)聘用,成為卡地亞首位女性創意總監。杜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她於 1949 年設計、並為溫莎公爵夫人(1896 – 1986 年)所收藏的美洲豹胸針,它改寫了珠寶對女性的意義。美洲豹象徵力量、勇氣及自主,從此成為了卡地亞的標誌性圖案。杜桑不僅透過其珠寶設計支持女性爭取權益,還鼓勵她們追求新女性的勇敢堅定和獨立自由的新態度,讓珠寶不但增強女性的外在美,還能體現女性的個性與精神。
展覽按主題共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皇室與貴族女性:優雅與名望」展示皇室及貴族女性在 19 世紀卡地亞發展初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項鍊|卡地亞巴黎,1947 年|金、鉑金、鑽石、紫水晶、綠松石|特別訂製|卡地亞典藏 NE 09 A47|來源:溫莎公爵夫人(1896 – 1986 年)|Nils Herrmann, Collection Cartier)
第二部分「女性新姿:打破傳統」介紹卡地亞珠寶設計在女性解放潮流的背景下創作的新風格珠寶。
(中國風格化妝盒|卡地亞巴黎,1928 年|金、鉑金、螺鈿、珊瑚、藍寶石、綠松石、縞瑪瑙、東陵玉、玉、綠色螢石、祖母綠、鑽石、黑色琺瑯|卡地亞典藏 VC 72 A28|Nils Herrmann, Collection Cartier)
(瑞獸手鐲|卡地亞巴黎,1954 年|鉑金、白金、鑽石、珊瑚||特別訂製|卡地亞典藏 BT 26 A54|Nils Herrmann, Collection Cartier)
第三部分「好奇尚異:跨文化靈感」探索中國和世界藝術如何激發卡地亞的創作靈感,以滿足人們對新事物的渴求。
最後一部分「非凡女性:璀璨新傳奇」則聚焦卡地亞珠寶與現代女性之間的密切關係,展出的珍品來自多位舉足輕重女性的珍藏,包括摩納哥王妃嘉麗絲.姬莉(1929 – 1982 年)、著名演員伊莉莎白.泰萊(1932 – 2011年)、林青霞與劉嘉玲,以及女企業家何超瓊等。
「百樣玲瓏」展亦著重呈現中國藝術對卡地亞珠寶在設計風格、圖案、選材與工藝方面的啟發,當中數件展品展示了中國藝術對環球女性生活方式和時尚的影響,例如卡地亞於 1928 年依照路易.卡地亞與夫人(1895–1952年)曾收藏的一件清代康熙五彩庭院仕女圖瓷盤製作了含中國風格化妝盒;卡地亞於 1919 年製作其歷史上第一件帶中國道家太極紋飾「陰陽」的鏈墜;法國高級訂製時裝行業的首批女設計師之一珍妮.派昆(1869 – 1936 年)於 1920 年獲贈飾有中國傳統紋樣「雙龍戲珠」的卡地亞胸針;以及美國社交與時尚界名媛芭芭拉.赫頓(1912 – 1979 年)於 1933 年結婚時獲贈的卡地亞項鏈,所用的翡翠正是中國人喜愛的名貴寶石。
卡地亞典藏系列凝聚東西方文化的精髓,同時見證社會時尚潮流的變遷。在過去三十多年,卡地亞典藏系列曾在逾三十家全球頂尖的文化展覽機構展出,當中包括 2009 年和 2019 年兩度於故宮博物院展出。
為配合「百樣玲瓏──卡地亞與女性」特別展覽開幕,博物館將推出一系列豐富多元的教育活動,包括學術講座、專題電影放映、演藝活動及藝術工作坊。博物館亦得到卡地亞贊助,將為弱勢社群人士提供 5,000 張免費入場門票。
即日到 KLOOK 預訂門票:https://bit.ly/39BUGAT
即日到 KKDAY 預訂門票:https://bit.ly/3jlMFop
即日到 Trip.com預訂門票:http://bitly.ws/Jmsc
所有圖片 © Cartier,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